English

美国 从“三线”到“一线”

他山之石●地区开发●
2000-03-1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薛福康 我有话说

犹他州位于美国中西部,面积22万平方公里,地理状况类似我国西北省区,多山脉,35%的土地系沙漠和干旱地带,气候跟我国西藏的拉萨相近。犹他州人口200万,其中的77%生活在首府盐湖城及其周围山区地带。在历史上,犹他州工业不发达,属于传统的农业和矿业区,90年代以前经济发展缓慢,在美国各州中相对落后,属于小州、穷州。但到了1990年以后,犹他州迅速崛起,成为全美最大的软件业基地,在这期间,犹他州所走的道路是——

盯住“一线”变“三线”为“一线”

从战略意义上讲,犹他州地处美国的“三线”。过去,犹他州的四大产业为农业、采矿、军工和旅游。由于结构单一,全州经济常会因其中一个行业不景气而受到影响。苏联解体后,军品订货一度减少,使犹他州经济面临很大困难。所幸犹他州政府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看到了高科技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较早开始调整经济结构,制定了相应的经济发展新战略,发展多元经济,以高科技带动经济发展,因而在冷战结束后,能较快走出低谷。从中可以看出,犹他州把高科技领域当作发展战略的“一线”,盯住一线,变“三线”为“一线”。

自1991年以来,犹他州的经济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7%左右,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到1997年底,犹他州已拥有各类高科技公司2600家,仅盐湖城地区南北160公里的狭长地带就有各类高科技公司2120家,包括世界著名的诺威尔(Novell)、埃文斯萨瑟兰(Evans&Southerland)等公司。犹他州及时调整经济结构,使经济连续十年以较高速度发展,一条重要经验是未雨绸缪,按经济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

扬人才之长避资源之短

犹他州的另一条重要经验是发挥本地优势,改善软硬件环境,筑巢引凤。作为“三线”的犹他州,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相对来说较差,自然资源也不丰富,但在经济转型中,犹他州看到了自己拥有的人才资源。

犹他州地处“三线”,在冷战时期是国防工业的重要基地,拥有一批高新技术人才,高科技行业有一定的基础。80年代末、90年代初,州政府为吸引更多高科技厂商前来投资,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硬件环境。他们加快发展信息高速公路,支持盐湖城一带的高科技工业区;改建国际机场,使其运营能力跻身世界大型机场之列;不断完善高速公路网;电力供应充足而且价格持续下降;供水充足而且水质好;办公和居住用房价格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犹他州历来重视教育,人口素质较高,人才资源丰富。盐湖城地区居住着大量摩门教徒,他们有重视子女教育的传统。犹他州政府预算的60%以上用于教育(美国的州政府管事范围比我国的省政府少得多,因此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很高),犹他州25岁人口中有90.2%完成了高中学业,18—64岁的人口中,文盲率仅为6%,为全美最低。全州9所公立大学,4所私立大学,为犹他州培养了大批人才。全美最大的私立杨伯翰大学有3万名在校学生。这种人才资源和文化优势是吸引高科技公司前来投资的重要资源。

犹他州还十分重视营造有吸引力的生活环境。盐湖城一带的自然环境好,犯罪率低,医疗条件好,教育发达,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的设施和校风普遍好于其他州,很多有子女的父母乐意来犹他州工作。

中小企业——“一线”生力军

此外,政府还很注重其服务功能,从申办执照到资金支持等多方面为企业开办和运营提供便利,并在新办企业使用土地、用房及开展市场调查、推销产品方面给予协助和优惠。州政府还利用互联网为企业提供服务,在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网上主页可以看到各种招商材料以及优惠措施,开办企业的有关手续也可以在网上办理。

犹他州视中小企业为发展的生力军,鼓励中小型特别是小型高技术企业的发展。犹他州很多高技术企业只有一个车间、一个实验室,十几名员工,但工作效率很高,创新技术的经济价值很大。不少小企业仅靠一项高技术起家就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针对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创业阶段风险较高,银行不愿提供贷款和担保的情况,州政府实施了提供优惠贷款,减免税收等多方面的措施,吸引了众多公司来落户,奠定了从盐湖城到普罗沃之间绵延60余公里,美国最大的“软件硅谷”的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